直言上策求太平——郑介夫与《太平策》-九游会电竞

 九游会电竞开化新闻网

直言上策求太平——郑介夫与《太平策》

2020年11月6日 16:36

  《中国通史·元史》记载:强盛的元帝国,到成宗铁穆耳汗当政时,衰落的迹象已逐渐地显露出来:官员队伍的急剧膨胀,政府冗员的大量增加,贪污腐败之风的愈演愈烈,以及对贵族与皇室成员无节制的慷慨赏赐,致使政府失去了行政活力和财政平衡,并很快造成了国库的枯竭。为支付这笔庞大的开支,于是不断增收苛捐杂税,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。加上大德六年(1302)、七年,云南、辉县、越、信、宿、卫、太原、平阳等地连续发生大地震,灾变迭出,人民房舍十损八九,苦不堪言,从而导致了多处民变。正当危机四起,而朝廷的统治者束手无策之际,接到一位官小位卑之士冒死上陈的《太平策》。

  他就是开化县礼范村(即今音坑乡上底本)人郑介夫。

  郑介夫,字以居(或以吾),号铁柯,自幼博涉书史,淹贯百家,为文援笔千言立就,素性雄迈,不避权要,以荐举为明政长,后升金溪县令,声绩丕著,由省台推荐进京城参加吏部官员的候选。是时,刚好碰到朝廷选拔优秀人才,凭着满腹经纶,江南郑介夫和岭北吾文蒲两人被推为首荐,双双进入光明宫当任学官。

  自此介夫常居京师达二十余年,因而对宫府之事耳闻目染,知之甚多。于是置生死于度外,直言上策。该策共一纲二十目。一纲即建皇储,立太子。二十目即任官、钞法、盐法、备荒、厚俗、定律、刑赏、俸禄、求贤、养士、选法、奔竞、核实、户计、怯薛、僧道、边远、抑强、阅武、马政等。今选其要点简而述之。

  官冗所当减并也

  按元史所云:元代依朝廷之规定,京城官员合计定额为2600人,然而,根据1294年御史台统计上报,仅在京城拿国家俸禄的官员就超过1万人,各行省则更多。这些人中的多数,除吃喝玩乐外,就是费尽心思,不择手段地抓权、抓钱往上爬。是时,机构臃肿,人浮于事,各级政府工作效率都十分低下。

  针对这点,《太平策》以大量的篇幅痛陈了冗官之害。郑介夫在回顾了忽必烈时代的行政效率时说:按照1291年颁布的《至元新格》处理事务之规定,一般事务5天内完结,中等事务7天内完结,即使再重大的事务,有司也必须在10天内处理完毕。但是如今,哪怕是一件小事,官员们也往往会拖延半年,要紧的事务,甚致一年也处理不好。对此,郑介夫大声疾呼:官冗吏繁当减并也!政府应该立即痛下决心,机构该并的即并,该撤的即撤,人员该精减的立刻减去。并一针见血地指出:近闻置局,对于官吏应否裁减一事,已商量了半年,到现在竟然一点音息也没有了,要知道,添一官则为民增一害,省一职则为民除一蠹。此理甚明,事也很好办。合存则存,合革则革,立谈可决,用不着犹豫不定。

  贤才所当进也

  元朝入主中原后,把人分为四等,蒙古人为第一等,次为色目人,三为北方汉人,南方汉人为末等。除极个别外,汉人是没有资格进入仕途当官作吏的,就是推举,一般来讲也轮不到汉人。所以,郑介夫在讲到官员的选拔时,对于元朝政府废除科举、采取举荐的做法,直抒己见说:近年来,遵照朝廷旨意,各地向朝廷推举才德兼备之士已不少矣,却未见擢一才、拔一士,掌权者依旧皆色目人,而汉儿未尝一官任,这样的行文求取人才,岂不是虚情假意么?朝廷行文下诏,说什么上书陈言者,皆得封官给赏。年来各级官吏上呈的奏议不为少矣,未闻纳一谏、从一事,如此下诏求言,岂不是欺蒙百姓乎?当官为吏既不看才识,亦不经考选,仅依仗拍马钻营或裙带关系进入仕途,这样的人怎么能知民间疾苦,这样的人又怎么能认真地为民办事?朝廷虽未像秦始皇那样焚书坑儒,但你废除科举,截断招贤取才之途,却是不焚而焚,不坑而坑,所造成的遗害,恐怕比秦朝更为严重,执政者应该引以为鉴啊!

  民瘼所当疗也

  在讲到关心民生时,郑介夫认为,近年来,虽然多次下诏,提出要体恤和关心百姓疾苦,但到处看不到像宋太宗雍熙年间那样的和谐气氛,实施的仍然是苛虐之政,应该想想,老百姓为什么愁怨之声不绝,为什么今天闾阎之下,田里之中,冤民抑事,丛如猬毛,虽罄南山之竹也书之不尽。都因为不少被任用的路、府、州、县牧民之官,不能各尽所职,甚至逞暴施残,欺民祸民,而执政者却视而不见,见而不管,暖衣饱食,乐以忘忧,不思在下之穷人,饥寒所迫,度日如年,这岂不是有负于天下苍生!要知道,百姓犹如辐辏,万千车辐聚集在万千车毂上,滚动起来就如水之趋海。巨川三百,支流三千,奔忙杂沓是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的。对此,他告诫说:安民无他道,在乎知人而已,用一个好官造福一方,用一个贪官祸害一方,因此任贤去邪一事,作为朝廷来讲应是当务之急。

  在论述近年不少地方发生地震时,郑介夫批评说:每当遇到天灾人祸时,朝廷不是动员各级政府救灾抗灾,而是一味地请僧侣道士设坛作法,祈福禳灾,做一些表面文章以愚弄小民百姓。而对那些戴着红帽黄冠的“天师”僧侣,大摇大摆地任意出入宫廷、府衙,朝廷上下仰之如日月,畏之如雷霆,其实老百姓把他们嫉之如仇敌,恶之如蝥贼,如果这些人真的能禳灾祈福,那就不会有地震之变了。因此他认为,只要真正关心百姓民生,了解下情,责令各级官员多为百姓办实事,内修己德,上应天心,割除弊政一整而新之,民心既顺,就可变灾为福了。

  物价所当平也

  元中统元年(1260),朝廷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使用纸币,与此同时,政府还下令禁止民间私自流通铜钱和金银货币。所用者惟钞,“钞”实际上成了唯一通用的法定货币。为了维护钞币的信用,保证它能够长期流通,元朝政府制定了一整套较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政策。但是面对军费的剧增所带来的财政压力,朝廷不顾违背经济规律,盲目大量增发纸币,最终导致钞法的败坏。由于禁止使用铜钱,小钞的缺乏,引发了百姓日用低廉物品价格的上涨,由此引发连锁反应的必然结果,就是整体的通货膨胀。

  对此,郑介夫在《太平策》中为民请命,大声疾呼:物价所当平也!近来钞价贱而物价涨,昔直一钱者今直一贯。物直钱而钞不直钱,若不改易钞法,增造铜钱,则民生之危蹙殆未已也,此非时政之弊乎?!郑介夫把铜钱之兴废,提到关系国计民生的高度来认识,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。

  文章最后,郑介夫颇有自信地说:自度所言,诚有足采,不惧斧铖,再干天听,如以为可,则见之施行。国家幸甚,生民幸甚。

  国家、生民之幸甚也

  元成宗细览这份盛世危言,越看越心奇,越看越心动。郑介夫的忠心、诚心和冒死的决心,终于打动了这位皇帝的心。使他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于是下令在经济上轻徭薄赋,停止所有非急需的土木工程,免除历年积欠的赋税,减轻民众负担,与民休养;同时设立义仓,救济贫苦孤独之人,实行有利于农业的措施,以安抚民众,发展生产。在政治上,打击贪污受贿等不良风气,并命中书省牵头组织对行政官吏的审核,淘汰一批只拿钱不干活的冗员,清除一批腐败官吏。仅1303年,全国7个地区就查出贪官污吏18473人,获赃银45865锭。尤其是,在割除多年积弊的同时,慎重地选择直接治理民众的府、州、县长官;重新修订律令,严明赏罚,精减机构,改革不合理的规章,以提高办事效率。这次由于皇帝下了决心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虽不足以从根本上扭转整个局面,但也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和民生的实事,使元朝在此后的一段时间中,保持了社会的相对稳定。为了奖赏郑介夫的忠心,元成宗下旨设御宴招待。郑介夫在《侍御宴赏光》诗中写道:禁城柳色带金黄,御宴蓬莱拂署光。化育共收春日暖,瞻依漫道北天长。鸟声婉转九成乐,花气氤氲百和香。愿得民生长暤暤,共能保国系苞桑。

  对于郑介夫的《太平策》,后人评价很高,永乐年间明成祖还下诏命翰林编修黄准、杨士奇将该文编辑成《历代名臣奏议》一书。尽管郑介夫有经世治国之才,所遇到的又是当时较为开明之君主,但最终仍未得到朝廷的重用,正如后来史臣所评:唐刘蕡对策忤宦官,宜其不遇也。郑介夫议论足以从政,文章足以经国,又无奷人妒嫉,蔽日月之明,然其不遇,及与蕡无以异。呜呼!以世祖之用人,成宗之待士,而使野有遗贤,不亦惜乎。

  郑介夫诗一首:

侍御宴赏光

禁城柳色带金黄,

御宴蓬莱拂曙光。

化育区收春日暖,

瞻依漫道北天长。

鸟声婉转九成乐,

花气氤氲百和香。

愿得民生长皞皞,

共能保国系苞桑。

来源:   作者:《先贤录》刘高汉编著   编辑:郑冬红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