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兴龙:像树木一样坚毅,像蜜蜂一样勤劳-九游会电竞

 九游会电竞开化新闻网

陈兴龙:像树木一样坚毅,像蜜蜂一样勤劳

2019年9月28日 10:21

  在常人看来,退休就意味着“船到码头车到站”,该赋闲在家享清福了。退休后,有人在家享受生活,有人重新谋职求财,也有人继续为实现人生价值不停地奔波。陈兴龙就是这样一位身体力行发挥余热,将全身心投入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去的人。

  陈兴龙今年67岁,原任开化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2012年退休。退休后,他回乡办起了中蜂养殖产业园,将满腔热情投入到中蜂养殖业中,带领群众走上了养蜂致富的道路。在他的带头实践下,全县掀起了中蜂养殖的热潮,户均增收1万多元,为老干部助力乡村振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  一群“飞来蜂”开启“甜蜜事业”

  行走在位于华埠镇旭日村的学门中蜂养殖场,道路两旁是郁郁葱葱、品种各异的蜜源树,每隔几米放置着蜂箱和蜂桶,成群结队的蜜蜂飞行于树木花草中,“嗡嗡”的声音从耳畔传来,到处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。

  “这个叫乌桕,一年四季有花有景。那个叫拐枣,旁边那棵是板栗……”陈兴龙走在前头,兴致勃勃地介绍起蜜源林来。在这100多亩的林中,生长着40余种蜜源植物,“前几年中蜂减产,但我周边5公里,蜂比较旺,奥秘就在这林中。”

  7年前,蜜源林的一群“飞来蜂”开启了陈兴龙的“甜蜜事业”。陈兴龙记得,当年种植的一片蜜源林吸引了一群蜂前来筑巢,第二年蜜蜂就达到了十几桶。凭借着小时候在父亲那儿耳濡目染的养蜂经验,陈兴龙的“甜蜜事业”越做越大。如今他养殖中蜂将近200桶,并通过学习钻研掌握了养殖中蜂的门道,成为了一名养蜂的行家里手。

  “养蜂的基础是蜜源林。树下摆蜂箱,树上采花蜜,蜂产业就兴旺起来了。”陈兴龙给我们算了一笔账,平均一个蜂桶产蜂蜜5到6斤,每斤蜂蜜能卖上140元左右。蜂蜜卖完,蜂桶还能卖给果农有一笔收入,若是蜂蜜连蜂桶一起售卖的话,一桶最少也有五六百元钱。“中蜂养殖投资少,见效快,技术门槛不高,的确是农民增收的一条‘捷径’。”

  一人喝蜜不香众邻齐尝才甜

  在自己养殖中蜂取得经验和成功后,陈兴龙便在村里宣传起养蜂的益处,并将养蜂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群众,在村里培养起众多的蜂农。旭日村原来只有十几户人养蜂,在陈兴龙的带动和帮助下,村里半数以上的人都养起了中蜂。他不仅从技术上帮扶、在物资上帮忙,更在销售上帮销,让乡亲们养好蜂,共享丰收的甜蜜。

  有了本村的成功样板后,陈兴龙决心让更多人享受到蜜蜂带来的“甜蜜成果”。2016年,借助老促会的平台,他在全县推广自己的经验,在部分老区村开展“户养十桶蜂,种植百株蜜源林,年产百斤蜜,增收万元钱”活动,对参与活动并达到要求的蜂农给予奖励,让更多人尝到了甜头,对中蜂饲养产生了兴趣。

  在陈兴龙的努力下,2017年全县蜂业产值近3000万元,户均增收1万多元。他成了山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的“绝对功臣”。2016年到2018年,中蜂饲养量从6000多群迅速增长到31000群,养蜂的农户也成倍增长。如今,中蜂养殖已经成为开化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,每天上门找陈兴龙学习中蜂饲养、蜜源林种植技术的人也越来越多。

  身体力行助力乡村振兴

  “今年春天,我联系了本村的十户家庭,每户给了他们十桶蜂。”陈兴龙帮扶的十户家庭既有退伍军人、回乡创业者等年轻人,也有退休老干部、在职村干部,还有因意外致贫的困难家庭。“其中有一户尝到甜头,计划养蜂200桶,回乡办个养蜂场。”在陈兴龙的帮扶和带动下,“发展蜜源林、振兴蜜蜂产业”的中蜂养殖模式渐渐铺开。

  “蜂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蜜源林。”陈兴龙在交谈中反复强调蜜源林种植的重要性,“蜜源林不仅有彩化、绿化的作用,还是养蜂的基础,是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。”如今,开化已种植了50多万株蜜源林,仅今年就种植了20多万株,而陈兴龙一人就种下了3000至4000株。

  不仅如此,为了能在市场中更好打响开化中华蜂蜜品牌,陈兴龙还带头发起成立了“开化土蜂蜜联盟”,并发布了全省首个《土蜂蜜联盟自律公约》,进一步规范了我县土蜂蜜市场秩序,做到产品有标准、产业有品牌、包装有统一,实现产销的有序衔接。

  另外,陈兴龙的学门中蜂养殖场作为蜜粉源植物种植抚育示范基地,在全县中蜂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、衢州市中蜂产业现场推进会,迎来广大蜂农、农业干部、乡镇干部们的参观学习,并作为典型代表两次上台发言。

  “种蜜源林发展养蜂这个举措在全省、全国都是走在前面,甚至可以说是首创。这个基础打牢了,开化蜂产业肯定能做大。”下一步,陈兴龙将目标定在了“户养百群峰,种植千株蜜源林,增收十万元以上”,全县创建十个示范户,通过大户带动散户,在全县范围内发展蜂产业,从而助推乡村振兴。

来源:   作者:胡卓姗   编辑:王欣
网站地图